孩子是否光吃饭不长个儿?是否常常有地图舌?是否有盗汗现象?这些症状都有可能是因为孩子的脾胃虚弱儿导致的。
01首先来了解下什么是脾胃
中医认为脾主运化,胃主受纳和腐熟。什么意思呢?就是胃把食物接受了,做初加工,脾将精微物质提取,作为营养输送到肌体各部位去,糟粕的东西通过胃肠排出体外。
02脾胃不和的症状有哪些
1、盗汗即非正常的睡觉出汗,躺下后能看到头上是汗珠,把枕巾都打湿一块。
2、食欲不振,食量明显减少,对平时爱吃的食物也不感兴趣。
3、睡眠不踏实,爱趴着睡或咬牙、磨牙,睡时眼睛漏缝。
4、呕吐物或大便有不消化物或奶瓣味,气味臭秽。
5、舌苔白厚,口中有酸腐味,还可长时间地表现为地图舌。
6、腹胀,腹痛。
7、面色发黄,眼白有蓝斑,手足心热,精神差,爱发脾气,常哭闹。
8、鼻翼两侧、口周青色隐隐,头发竖立或头发咎,形如麦穗。
9、皮肤粗糙、干燥、黯淡、皱纹、色素沉积甚至出现斑丘疹,小儿的慢性湿疹也是小儿脾胃不和,亚健康状态的一种外在表现。治疗上调和脾胃,同样能取得很好的疗效。
如出现以上症状,就表明宝宝的肠胃功能失调,需要及时调理。
03小儿调理脾胃推拿穴位及手法
脾:位于大拇指末节的桡侧,赤白肉际处,由指尖到指跟。具体操作时,由大拇指末端向近心端推,为补脾;反之为清脾。也可以在这个部位来回推,称之为清补脾。这个穴位有健脾益气,调补中焦的作用。
胃:自腕横纹至拇指根部外侧缘,赤白肉际处。具体操作时,由大拇指末端向近心端推,为补;反之为清。清胃经能清胃热,和胃降逆;补胃经能健脾胃,助运化。
大肠:食指桡侧缘,赤白肉际处,由指尖到指跟。拇指桡侧面自指尖直推至虎口为补,称为补大肠;反之为清,称为清大肠,若来回推之,称为清补大肠。补大肠能温中止泻,涩肠固脱;清大肠能清热,利湿,导滞,退肝胆之火。八卦:在手掌面,掌心的周边。以掌心为圆心,从圆心至中指根纹的三分之二处为半径,画一个圆圈,这个穴就在此圆圈上。分为顺运八卦和逆运八卦。此穴可理气宽胸,顺气化痰,消宿食,降胃逆。它可调整气机,使人体的清气上升,浊气下降,达到体内脏腑的动态平衡。
捏脊:捏脊疗法通过捏提等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、足太阳膀胱经。以达到疏通经络、调整阴阳、促进气血运行、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。
中医讲脾胃非常重要,所以健脾胃、调脾胃是小儿治病的一个原则,同时也是保健要素。因为小儿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,脾常不足即脾胃功能比较差,还有肺常不足,所以小儿经常容易出现呼吸系统感冒、咳嗽问题。从日常保健来讲,小儿推拿疗法,健脾胃、调脾胃可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。